聚合氯化鋁在污水處理中的用量不是固定的,它受到污水的水質(zhì)、處理工藝、處理目標等多種因素影響,需要通過實驗和實際運行來確定更好用量,以下是一些參考信息:
污水水質(zhì):不同類型的污水,其污染物濃度、成分不同,聚合氯化鋁的用量也會有很大差異。例如,對于 SS(懸浮固體)含量較高的污水,如礦山廢水、建筑施工廢水,需要較大的用量來使懸浮顆粒凝聚沉淀。一般SS 含量在 100 - 500mg/L 的污水,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在 10 - 30mg/L;而對于 SS 含量更高的污水,投加量會相應增加到 50mg/L 甚至更高。對于含有機物、油脂等污染物的污水,如食品加工廢水、餐飲廢水,聚合氯化鋁的用量也會因有機物的種類和濃度而異。,COD(化學需氧量)在 500 - 1000mg/L 的食品加工廢水,聚合氯化鋁投加量在 20 - 50mg/L。
處理工藝: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對聚合氯化鋁的用量要求也不同。在傳統(tǒng)的混凝沉淀工藝中,聚合氯化鋁需要與污水充分混合反應,形成較大的絮凝體以便沉淀分離,用量相對較大。而在一些先進的處理工藝中,如采用了高效的混合設備或添加了助凝劑的工藝,聚合氯化鋁的用量會有所減少。例如,在采用機械攪拌混合池的工藝中,為了保證藥劑與污水的充分混合,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需要達到 30 - 50mg/L;而在采用管道混合器并添加聚丙烯酰胺(PAM)作為助凝劑的工藝中,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可以降低至 10 - 20mg/L。
處理目標:如果對出水水質(zhì)要求較高,需要去除更多的污染物,聚合氯化鋁的用量會增加。例如,要求將污水中的 SS 去除率達到 90% 以上,或者將出水的濁度降低到 5NTU 以下,需要適當提高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。相反,如果對出水水質(zhì)要求相對較低,用量則可以適當減少。
在實際應用中,先通過實驗室的燒杯試驗來初步確定聚合氯化鋁的用量范圍。具體操作是:取多個相同體積的污水水樣,分別加入不同量的聚合氯化鋁溶液,經(jīng)過攪拌、沉淀等過程后,觀察水樣的澄清效果、絮體形成情況以及出水的水質(zhì)指標,如濁度、SS、COD 等,從而確定一個大致的更好用量范圍。然后在實際污水處理設備中進行調(diào)試和優(yōu)化,根據(jù)實際運行情況進一步調(diào)整聚合氯化鋁的用量,以達到處理效果和經(jīng)濟效益。